10月8日晚上,廊坊七中高一年级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讲座——唤醒内心的永动机,构建高效学习的内驱力,由高一年级心理教师王悦瑶主讲。王老师以生动的案例、有趣的互动和实用的方法,带领全体高一学子探索学习动力的“底层逻辑”,现场气氛热烈高涨,师生互动频繁,成为一堂浸润心灵的“成长课”。
讲座伊始,王悦瑶老师没有直奔理论,而是以“乌鸦与乌龟”互动游戏点燃全场。短短几分钟的游戏,不仅打破了课堂的拘谨,更让同学们在欢乐中体会到“主动参与”的乐趣——这也恰好呼应了讲座的核心:“内驱力,正是源于这份‘我想做、我要试’的主动感。”
游戏过后,王老师通过两位同学的学习故事引发共鸣,巧妙引出“内驱力”与“外驱力”的区别:“外驱力像一杯咖啡,能短暂提神却易消退;内驱力像长期锻炼,启动慢却能让你从根本上变强大。”
“有了动力,怎么让目标不‘落空’?”王老师随后讲解“跳一跳,够得到”的目标设定法,通过“舒适区、学习区、恐慌区”的图示,让学生明白“最好的学习,是在‘够得到’的挑战里成长”。
最后,王老师以庞众望的故事收尾:“学习不是应付的负担,而是通往梦想的路径。当你把每天的努力和理想连在一起,内驱力自然会‘源源不断’。”学生们眼神专注,有的悄悄握紧了笔——那份对“主动学习”的向往,在空气中悄然生长。
这场讲座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激发内驱力的实用方法,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“主动成长、追逐梦想”的种子,相信这堂温暖而有力的讲座,会成为高一学子高中生涯里,一份持久的“动力礼物”。